延政办函〔2025〕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延安苹果种植及老园挖建规划(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附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6日
延安苹果种植及老园挖建规划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稳规模、提品质、降成本、增效益”总体目标要求,结合耕地保护政策和果园改造升级实际,统筹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着力解决苹果科学区划种植及老旧果园更新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助力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背景
延安是中国及世界重要的苹果产区,是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2024年,全市苹果面积333.5万亩,产量500万吨,面积、产量均居陕西省第一位。鲜果产值271亿元,综合产值约550亿元,果农人均鲜果产值达3.4万元。全市GDP的6.6%、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2%均来自苹果。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
随着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部分果园区位不合理、树龄老化、品种落后、生产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突显。根据县(市、区)统计上报,目前,有24.4万亩果园处于花期冻害高发区,37万亩果园处于冰雹高发区(防雹网全覆盖),12.8万亩果园处于衰老及低效亟待挖建。同时,2020年以来,在耕地“非粮化”政策的大背景下,部分果园区位调整和老园挖建升级改造受到制约。为了破解稳耕地面积与稳苹果面积之间的矛盾,“变两难为两全”,需尽快制定全市苹果种植及老园挖建规划,优化苹果种植区域布局,加快推进低效果园改造升级,扩大新型栽培模式面积,推广新优品种,推动苹果产业稳规模、提水平、增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指引,以推进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目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综合考虑县(市、区)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种植现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用活以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机制,盘活统筹宜耕后备资源。在充分保障土地权益人合法利益和尊重果农意愿的前提下,结合苹果自然生长规律和改造升级发展需求,合规有序开展苹果种植区域转换及低效果园挖建,全面推进苹果基地更新换代升级,促进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三、建设目标、内容及项目
(一)种植规划
1.基本原则
(1)稳定种植面积。坚持以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坚决退出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果园,淘汰非适宜区果园,更新改造残败果园,以园地换园地,以占补平衡保园地,保持全市果园面积总体稳定。
(2)优化种植区域。综合温度、光照、地形等地理气候条件,以霜冻连年重发区、冰雹带等气象因子为主要评价指标,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影响,保障果农收入。
(3)坚持耕地“非粮化”。坚守耕地“非粮化”政策底线,严格把握土地性质,科学合理规划,坚决控制耕地转为园地发展果业,严禁违规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发展果业,做到不碰红线、守住底线。
(4)调整品种结构。坚持以好看、好吃、好管、好卖为标准,选择根系发达、干性好、抗逆性强、萌芽率高,适合延安本土发展的脱毒优良品种和砧木,布局不同区域品种结构,将新建果园与高接换优结合起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5)发展新型栽培模式。坚持省力、省工、降本的原则,以农户为主体,以轻简化栽培为方向,以密植栽培为重点,结合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矮化、短枝型等矮密栽培模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2.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计划用三年(2025-2027年)时间挖掉果园128132亩,其中:涉及基本农田106亩、耕地26亩、园地128000亩;在适宜区挖旧建新果园128132亩,其中:即挖即栽91000亩(园地)、倒茬轮作37000亩(占补平衡园地)、置换园地新建132亩。到2027年全市苹果总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
年度目标:
(1)2025年,全市计划挖掉低质低效园55093亩(基本农田93亩、园地55000亩),计划倒茬轮作18500亩,新建果园36593亩,其中:即挖即栽36500亩(园地)、置换园地93亩。
(2)2026年,全市计划挖掉低质低效园45625亩(基本农田13亩、耕地12亩、园地45600亩),计划倒茬轮作18500亩,新建果园45625亩,其中:即挖即栽27100亩(园地)、2025年倒茬轮作后园地18500亩(占补平衡园地)、置换园地25亩。
(3)2027年,全市计划挖掉低质低效园27414亩(耕地14亩、园地27400亩);计划新建果园45914亩,其中:即挖即栽27400亩(园地)、2026年倒茬轮作后园地18500亩(占补平衡园地)、置换园地14亩。
3.重点内容及项目
(1)种苗繁育。在吴起、富县、黄陵、延川等县建立优质脱毒苹果品种采穗圃80亩、苗木繁育基地3000亩。主要以富士优系、秦脆、瑞雪、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为主,加快脱毒大苗繁育步伐,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实现苹果供应多样化、优质化、周年化。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采穗圃、脱毒组培、大苗繁育、土地平整等环节。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申请各级财政支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
(2)新园建设。结合老园挖建和区域优化调整,在宝塔、安塞、子长等11个县(市、区)选择适合的砧木和品种新建果园12.8万亩。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挖定植沟、苗木购置、节水设施、网架系统等。项目总投资126720万元,申请各级财政支持29580万元,自筹97140万元。其中,挖定植沟12800万元、苗木购置39680万元、节水设施35840万元、网架系统38400万元。
(3)示范工程。以密植高效栽培“3332”模式示范为重点,完善提升果园基础设施,综合应用集成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果园生产管理水平。
建设项目:推广密植高效栽培“3332”模式面积10万亩,重点支持坑施肥水、地布覆盖,计划每亩补助330元,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全部申请各级财政项目支持。
(4)防灾减灾。针对自然灾害发生实际,在宝塔、志丹、子长等11个县(市、区)新建果园进行防雹网、防冻设施、防灾减灾监测体系建设。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120万个防冻桶(坑)配置,10万亩屋脊式防雹网、200个果园小型气象监测站建设。项目总投资60600万元,其中,申请各级财政支持25600万元,自筹35000万元。
(5)果园机械装备。在12.8万亩新建果园中,选择综合管理水平高、产量质量效益明显、相对集中连片的重点镇村果园,优先配置相应的果园机械,提升果园全程机械化水平,助力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2.7万台各类机械配置,其中,开沟施肥机0.2万台、旋耕机0.5万台,弥雾机、割草机各1万台。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申请各级财政支持1500万元、自筹资金1800万元。
(6)高素质果农培育。分模块推进高素质果农培育、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鸿雁”人才培育行动。通过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考试考核认定、孵化指导等形式,举办“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90期,培育高素质果农15000名。
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全部申请各级财政项目支持。其中,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0人,每人每年3000元,共需资金4500万元;“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90期,每期需资金2万元,共需资金180万元;“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抽调10名业务骨干下沉一线抓点示范,指导县(市、区)培育技术骨干200名,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名、果农40万人次以上,共需资金120万元。
(二)老园挖建规划
1.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摸清全市果园土地性质、树龄、品种、树势等详细情况,科学制定老园挖建规划,分轻重缓急稳步推进,确保稳耕地、稳面积、保质量、提产量。
(2)长短结合。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运用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通过倒茬轮作和即挖即栽长短结合的办法,解决保耕地与稳果园面积的矛盾,实现“两难”变“两全”。
(3)分类施策。尊重果农意愿,依据土地性质、土壤肥力水平等实际情况,分类施策、逐年推进。占用基本农田的果园挖掉后恢复耕地;占用一般性耕地的果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后再建;现有园地性质的果园挖除后,果农不愿种的恢复为耕地,愿意种的按照政策采取即挖即栽或倒茬轮作方式进行重建。
(4)典型带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县(市、区)用活以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机制,探索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开展观摩学习交流。
2.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2025-2027年,全市挖掉老园128132亩,新建128000亩,其中:即挖即栽91000亩、倒茬轮作37000亩。
年度目标:
(1)2025年,全市计划挖掉老园55093亩,其中:倒茬轮作18500亩,新建36800亩,新建园全部为即挖即栽。
(2)2026年,全市计划挖掉老园45625亩,倒茬轮作18500亩,新建45600亩,其中:即挖即栽27100亩,2025年倒茬轮作后园地18500亩。
(3)2027年,全市计划挖掉老园27414亩,新建45900亩,其中:即挖即栽27400亩,2026年倒茬轮作后园地18500亩。
3.重点内容及项目
(1)老园挖除
对确定挖除的老果园,在每年采果后及时组织人工或机械挖除,清除果树枝干和根系,并将挖除后的地块进行平整。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果树挖除和土地平整,总投资19200万元,全部自筹。其中,挖除果园12.8万亩,每亩需1000元,共需12800万元;土地平整12.8万亩,每亩500元,共需6400万元。
(2)土壤处理
对挖除的老果园,采取分类施策。即挖即栽的严格按照重茬建园技术要求及时处理土壤,采取棉隆每亩30-50克进行撒施并覆盖黑色地膜熏蒸处理或微生物菌剂施入定植坑进行处理;因肥力低下不能立即建园的,通过间作豆类、油菜等,并将秸秆粉碎还田进行一年倒茬轮作改良土壤。选用抗重茬砧木品种,进行栽植。
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倒茬轮作改良和土壤消毒,总投资10950万元,其中,申请各级财政支持2730万元、自筹8220万元。种植豆类、薯类、油菜等作物,进行土壤倒茬轮作改良3.7万亩,每亩需500元,共需1850万元,全部自筹;即挖即栽果园9.1万亩,土壤消毒处理每亩需1000元,共需9100万元,其中申请各级财政支持2730万元,自筹637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在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规划制定、政策宣传、项目安排、资金落实、技术指导等工作。相关县(市、区)按照市上总体规划要求,制定本县(市、区)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逐级分解任务,夯实责任,狠抓落实,推进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二)政策保障。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土地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耕地“非粮化”政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科学引导农民开展新(挖)建工作,保持果园面积相对稳定。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出台市、县(市、区)苹果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成员单位相关项目要优先用于苹果产业。
(三)宣传培训。市、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相关政策宣传,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及果农的认识。市、县(市、区)果业部门结合农时,抓好示范指导培训,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四)科学评估。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年度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动态监测,开展中期和后期评估,确保规划有序推进。
(五)经验总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工作方法、服务模式、引领带动、联农带农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推动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