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政办发〔2024〕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延安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延安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机制.docx
2.延安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任务清单.docx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延安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的重要论述,依据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国发〔2024〕17号)、住建部《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指导意见》(建督〔2023〕63号)、省住建厅等7厅局《陕西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陕建发〔2024〕141号)、省住建厅《关于下达2024年度城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建发〔2024〕176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聚焦城市燃气、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安全重点领域,建设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不断加固城市安全屏障,坚决扛牢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生命线安全的政治责任,为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突破起势提供坚实稳固的安全保障,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构建系统立体的“前置防线”,探索实现延安城市运行安全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
——坚持系统谋划、急用先行。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领域“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推动工程建设由城市燃气、桥梁、隧道、排水领域逐步向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业务领域覆盖,由市(区)向县(市、区)延伸,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能级。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公益属性,压实市、县(市、区)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监管保障制度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要加大物联感知设施等安全风险防控投入,与政府监测系统联网对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格局。
——坚持系统集成、资源集约。本着集约、节约、共享的原则,按照“市、县一体化”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监管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行业已建成的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控资源,促进各行业领域信息融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实时交互、运行高效的“一网统管”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防控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延安实际,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合理简化程序、手续,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监测、监督、处置、问责联动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经过3年的努力,即到2026年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水平、运行效率能力得到提升,突破一批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催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营服务模式和典型案例,推广一批赋能作用显著、综合效益优良的行业应用,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精品生命线工程,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延安模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务院、住建部和省住建厅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有关要求,学习借鉴北京、浙江、江苏、安徽合肥等省市的经验做法,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框架,构建以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监测预警平台为核心,突出场景化应用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体系,实现三个突破:
理念创新实现突破:按照“形成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原则,充分考虑延安资源环境和文物保护等要求,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坚持整体协同,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一盘棋”布局、“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理念、手段和模式实现创新。打破常规的定期检测、事后处置和分而治之、信息孤岛的模式,建设城市运管服、生命线安全工程、海绵监测预警“三台合一”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建设管理。
机制制度实现突破:在市委、市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建立市长任指挥长的工作推进机制,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生命线安全工程资金、项目审批等特色工作机制。注重经验总结和制度固化,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体系。
技术革新实现突破:坚持科技赋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协作,开发适合黄土高原丘陵区线型城市实际运用的智慧窨井盖、水气热桥梁隧道等物联感知设施。在科技成果探索创新模式,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特别是涉及革命老区、革命旧址安全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推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监测“一网统管”。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智慧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依靠数字赋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到2024年11月底,建设燃气、桥梁、隧道、排水四个领域市级监测试点。到2024年底,构建以燃气、桥梁、隧道、排水为重点的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基本建成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与省级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到2025年,市级扩展至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子长市、黄陵县作为试点县启动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到2026年,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向县(市、区)延伸,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普查。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排水管网排查与修复)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城市燃气、桥梁、隧道、排水、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基础设施普查,摸清各类管线现状,掌握各类基础设施的建成年代、用料材质、埋设分布、相邻空间、运行环境、周边情况、产权归属等基本情况,建档立卡。
(二)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按照《陕西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手册》,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城市燃气、桥梁、隧道、排水、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找准风险源,摸清风险点,特别是新型风险、复杂风险、耦合风险,分析风险成因,评估潜在后果,编制风险清单,明确重点监测区域和环节、监测对象、责任单位,编制《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清单、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和建设的依据。
(三)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数据库。按照中省市数据资源目录标准,依托各级政务数据平台汇聚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信息、物联感知监测数据等基础数据,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人口经济信息等社会资源数据,形成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实施数据动态更新、数据治理和互联共享,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要素真实准确、高效利用和数据安全。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数据库中空间信息类数据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数据互通与共享。
(四)搭建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监测系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重点设施优先、安全设施优先”、《陕西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布设前端感知物联设备,建设覆盖城市燃气、桥梁、隧道、排水、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的前端物联感知系统和行业监管系统,实现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综合监管,实时上传运行数据。生命线权属单位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工作同步推进智能化改造。新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物联设备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市城管执法局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具体实施建设中心城区(宝塔区部分)城市桥梁、隧道、排水(雨水部分)、综合管廊(市养护处权属部分)感知系统;燃气、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综合管廊(新区管委会权属部分)、热力权属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陕西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明确的各行业不同场景监测要求,配套建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系统,各系统与市级监测平台互联共享。
(五)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在延安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各行业监管信息系统整合,依托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信息数据库和前端监测系统,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具备监督管理、技术服务、决策支持、考核评价等功能的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物联感知体系和行业监管系统,做好共享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与市级平台联网运行。市级平台与省、县(市、区)数据互通与共享,形成全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网,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运行、值守、维护、预警、处置、数据共享。
(六)健全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地方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和企业三方责任,完善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风险协调处置体系。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依托专业团队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进行实时监督调度,负责监测平台运行维护。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运营企业之间信息互通、协调联动、快速响应、协调处置的工作机制。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各负其责,及时处置。加强市县(市、区)联动,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考评机制,推动实现从监测、分析、预警、派单到处置的闭环管理。注重监测成果运用,从规划布局、建设、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等方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四、实施步骤
延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分级、分阶段、分步推进建设。
(一)动员准备阶段(2024年10月)
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推进和工程建设任务、时间、责任清单,完成生命线安全工程可研、立项、审批等工作。
(二)先行试点阶段(2024年11月)
1.开展中心城区城市燃气、桥梁、隧道、排水、供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基础设施普查、安全风险评估,编制《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报告》。
2.完成编制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建设方案,市区燃气、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综合管廊(新区管委会权属部分)、热力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方案。
3.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在中心市区选取重点片区(社区),建设燃气、桥梁、隧道、排水4个领域监测系统试点。
4.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汇聚4个领域监测系统感知数据,初步建成囊括4个领域的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
5.各县(市、区)政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时序,同步开展工程立项、可研、建设方案编制等工作。
(三)全面建设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8月)
1.全面建设并试运行市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完成市区城市燃气、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感知设备布设,建成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
2.子长市、黄陵县启动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重点完成燃气、桥梁、隧道、排水等领域建设任务,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
3.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预警、联动处置工作运行机制制度。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9月—2026年12月)
1.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向其他县(市、区)延伸。
2.优化提升,对照技术标准边运行、边整改存在问题,全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感知网络和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
3.全面总结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机制体制、建设成果等经验,完善规章制度,固化工作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成立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城管、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应急、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工信、数据、保密等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延安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专项工作机制(见附件1),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担任,负责专项工作机制日常工作,统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阶段性工作任务分解部署调度等工作。各相关单位结合职能职责密切协作,完成建设任务(见附件2)。
(二)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推进、责任落实、日常运行、协调调度、信息共享、目标考核等机制。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等内容。加强协调调度,发挥跟踪问效作用,召开月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月督导通报工作情况,报送市主要领导,设立“红黑榜”制度,对落实不力的通报批评。建立市运管服、生命线安全工程、海绵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绿色通道”,合理简化程序、手续,市数据、发改、行政审批等部门尽快完成立项等审批工作。健全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管理和保密教育培训,落实保密责任。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加大技术升级、数据更新、系统建设、应用拓展、日常运维等经费保障力度。根据项目分类及资金需求,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省专项资金等支持。城市更新和老旧管网改造中,预留资金用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共建共赢的资金保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加大对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信贷投入,发挥央企、国企的科技与资金优势,参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四)强化技术保障。坚持科技赋能,加强先进技术运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交流协作,聘请高水平、专业团队为延安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成立技术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的咨询、评估、诊断作用,对工程建设普查、安全评估、建设、绩效进行全过程技术把关,由市财政落实相应技术服务费用。面向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监测值守、分析评估、应急处置和运行维护专业队伍。
(五)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构建信息发布新媒体矩阵,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形成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和宣传教育格局。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际意义、实践要求、工作成效等方面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开展政民互动,回应社会关注,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及时开展经验总结和提炼,组织开展交流互鉴,推动具有示范效应的建设模式和改革举措及时复制推广。
各县(市、区)要明确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联系人,负责辖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情况的汇总报告、日常联络对接等工作,2024年11月30日前将联络员名单、实施方案报送至市城管执法局(联系人:李东旭,70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