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让梦想启航
陕西日报 2023-03-01

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2022年,陕西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就业答卷”:城镇新增就业42.9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1.9%,农民工就业保持稳定,困难人员就业3.5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眼下,全省各地市已积极行动起来,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助力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1 精准“送岗”

2月7日,在渭南市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4省6市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上,来自西安、渭南、镇江、南通、青岛等地的358家企业聚集一堂,掀起一场“抢人大战”。

2月21日,宝鸡市眉县2023年“春风行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在眉县县委党校举行,300余名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参与求职,现场93人达成就业意向。

2月24日,咸阳市秦都区恒天广场人头攒动,“春风送岗位,援助暖民心”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115家企业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引得不少求职者驻足咨询。

……

春风送暖,市场火热。今年1月起,“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遍地开花,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44场,开展1300余场政策咨询,服务41万余人次;通过专车、专列输运1.9万人。

陕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用好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和“秦云就业”平台,深入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对此,各地市“妙招频出”:

“我们搭建了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自媒体等,提升网络招聘服务效能,以优质高效服务助力稳就业,开创了‘智慧就业’新模式。”咸阳市人社局就业创业促进科科长程俊说。

“宝鸡市充分运用省、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依托‘秦云就业’小程序、抖音官方账号、第三方招聘服务平台等,开展直播带岗、云招聘等线上服务,实现内、外网业务协同办理和数据共享,就业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宝鸡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邓智勋介绍。

今年以来,我省着力推进就业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就业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政策稳岗、培训赋能、创业带动、失业帮扶、公岗兜底”全链条充分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授人以渔

“人才交流中心提供的就业见习与就业指导对我帮助很大,让我最终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杨洋高兴地说。

2022年6月毕业后,杨洋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自己的就业意向不明确,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杨洋告诉记者,“人才交流中心在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联系到我,为我提供了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服务。”

近年来,渭南市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通过强化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困难帮扶,为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们建立了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暂无就业需求的毕业生,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服务。”2月25日,渭南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孙毅介绍。此外,对于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渭南市还制定了“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落实政策,并及时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重点人群在求职就业时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情况,宝鸡市陈仓区通过问需于民,建立了多渠道职业培训体系,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去年冬天到现在,我和丈夫靠着学到的叉车驾驶技术,几个月就挣了3万多元!”2月22日,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郝家庄村村民王红娟言语中难掩兴奋。去年,王红娟和丈夫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叉车技能培训班。学到技术后,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到周边务工,收入非常不错。

为进一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高重点人群就业效率和质量,陈仓区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根据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从众多技能培训项目中选择了一些实操性强、就业率高的培训项目,提供给求职群众。求职群众经培训考试合格后,由政府对口推荐就业。面向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让群众用一技之长敲开了高质量就业之门。

3 “兜底”幸福

“政府帮我安排了一份保洁工作,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收入,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啦!”2月23日,家住铜川市王益区桃园街道光明社区的袁小迪高兴地说。

袁小迪的妻子由于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袁小迪和孩子也没有固定工作。在今年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中,王益区就业援助员入户摸底时,了解到袁小迪一家人的困难后,及时将其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并根据其就业意愿,为他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岗位保洁工作。

在王益区,像袁小迪这样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困难群众有425名。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问题,王益区就业促进中心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设立公益性岗位,用“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模式,有效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到工作,还要让他们的工作‘稳得住’。为此,我们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和后续帮扶工作,通过定期电话回访本人、用人单位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了解援助对象的就业状况,及时落实和调整各种扶持政策。”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信息化科科长杨晓娟说。

这是我省实行兜底帮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一个缩影。2022年,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我省加大公益性岗位统筹使用力度,托底安置脱贫人口21.4万人。

“今年,为了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我们还大力开展‘春暖农民工’‘就业援助月’‘就业大篷车下基层’等系列活动,将工作岗位、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更好满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需求。”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辛治国说,“我们将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统计,去年,全省新增社区工厂97家,达到1958家,吸纳脱贫劳动力2万人,较上年增加3322人;就业帮扶基地新增40家,达到1245家,吸纳脱贫劳动力2.1万人,较上年增加3039人。

一场场招聘活动如火如荼,招聘市场供需两旺。如今,高质量就业春风已遍吹三秦大地,广大求职者正端稳“就业饭碗”,朝着幸福生活大踏步迈进。(记者:李宛嵘 杨鹏 梁少飞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