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航拍的国家重点工程引汉济渭洋县汉江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0.7亿元,
设计最大坝高63米、全长349米、高程455米;总装机12.6万千瓦,设计流量70立方米每秒,
扬程106.5米;以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目前,大坝主体基本完工,预计年底蓄水。
红碱淖鸟瞰图。
一河碧水,两岸秀色。冬日暖阳下,大片芦苇随风摇曳,一簇簇洁白的芦花,如同天上飘落的雪花。野鸭在水中嬉戏,鸟儿在水面上空飞翔……渭河畔,风光旖旎,美若仙境。
“前几年,由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再加上渭河干流上没有大的调蓄工程,渭河河道非汛期出现严重的‘首尾有水中间干’现象,宝鸡市至咸阳武功这一段尤为严重。据宝鸡市林家村水文断面监测,水量小时流量不足2立方米每秒。”11月18日,在渭河武功段,看着水波荡漾、重焕生机的河流,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处处长韩国杰感慨地说,“从2016年1月20日起,我们加大宝鸡峡灌区林家村枢纽下泄生态流量,保证林家村断面实测流量不低于5立方米每秒。现在,渭河干流宝鸡至武功近100公里河道生态流量已提高到8.6立方米每秒至20立方米每秒的合理区间。”
渭河的变化,离不开科学的江河水量调度。从“防断流”到“保基流”再到“幸福河”,广阔壮美的三秦大地上,一条条浩荡奔涌的江河,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湖库,见证了近年来我省江河水量调度工作的艰辛历程和显著成效,铭记着三秦水利人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描绘了陕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美好画卷。
■ 生态调度实施后,极大改善了渭河和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环境,初步估算渭河水量调度年均产生经济效益70多亿元。
夕阳下,红碱淖与天相接的水面,绚烂如画。微风起,宽阔的水面细浪波动,惊得一只只水鸟扑扇着翅膀飞向空中。
10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札萨克水库向红碱淖补水工作完成,共计补水100万立方米。2016年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向红碱淖生态补水工作已持续7年,累计补水70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和改善了红碱淖湖区景观及水生态环境。
“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持续有效的补水让红碱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遗鸥栖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环境。生态补水后,水面持续扩大,吸引了好多珍稀动植物。”11月18日,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贺和平说,现在红碱淖保护区共有鸟类19目52科1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省级保护植物3种。
开展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支撑,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陕北和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不足全省的30%,水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新、老问题给管水治水带来严峻考验。只有做好江河水量调度工作,才能牢牢守住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006年,针对省情水情,陕西先期启动陕北和关中地区黄河、渭河、泾河、北洛河流域水量调度,有效防止重点河段断流,积累缺水地区江河水量调度经验。2017年以来,水量调度工作逐步扩展至水量丰沛的陕南汉江、嘉陵江流域,以及无定河和伊洛河流域,把全省25条河流、54个控制断面、29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纳入水量调度管理和生态流量管控,将保生态基流、促河湖健康作为河流水量调度的主要目标抓实抓细。2021年,我省在实施河流生态调度的基础上,首次开展河道外生态补水,实施陕西黄河流域46处河湖生态补水2.3亿立方米,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幸福河”碧水长流。
生态调度实施后,渭河林家村断面流量从2016年之前不足2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现在的5立方米每秒,持续泄水2400余天,累计下泄生态水量82亿立方米。同期,渭河华县水文站华县断面累计下泄水量463亿立方米,极大改善了渭河和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环境,初步估算渭河水量调度年均产生经济效益70多亿元。
■ 实施江河水量调度以来,全省河流水质稳中有升。关中渭河、宝鸡清姜河分别获得全国首届和第二届“最美家乡河”称号。
“我们要建立北洛河上、下游延安和渭南的市际间、渭南市县际间和部门间的用水协调机制,完善状头断面生态流量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研究在洛惠渠龙首坝加坝加闸工程建成运行前,采取清淤等应急措施,增加调蓄能力,预留生态库容,保障北洛河下游生态流量的可行性。”9月29日,在调研北洛河状头断面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时,韩国杰现场提出建设性意见。
强化督导检查,是我省加强江河水量调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加强水量调度监督考核、情况通报和整改落实,将“江河水量调度管理”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湖长制考核。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每年向市级人民政府通报水量调度执行情况,每日通报生态流量达标情况,10年来累计发送短信65万余人次200万余条。
我省组织完成全省16条河流水量分配,明确各地市在各江河流域的用水指标,确定了57个主要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或月均最小生态流量指标,为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奠定了基础;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开展水资源基本规律、河流生态流量和河流健康评估等30余项研究,其中,《河流生态环境流量整体分析理论方法与流域综合调控关键技术》获得水利部大禹二等奖;建成了涵盖70处监测站点的北斗卫星渭河水资源监测示范应用系统,开发水量调度模型、水量调度资料管理系统,提升江河水量调度工作能力、效率和水平。
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保障了江河水量调度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实施江河水量调度以来,全省河流水质稳中有升,50个国考断面无劣Ⅴ类水质断面,渭河流域干支流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渭河入黄水质稳定达到Ⅳ类,2022年一季度达到优,汉江、嘉陵江水质持续优良,保障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关中渭河、宝鸡清姜河分别获得全国首届和第二届“最美家乡河”称号。
■ 通过探索,我省建立了“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区域服从流域”的水量调度模式,形成以江河流域为单元,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区域分级负责的调水工作机制。
“今年9月底,我们确定了《陕西省开展水资源调度的跨地市江河流域及重大调水工程名录(第一批)》,并落实责任,要求各相关水利(水务)局、水工程管理单位加强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扎实推进跨市江河流域及重大调水工程的水资源调度工作,努力保障经济社会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韩国杰说。
江河水量调度是一项系统性、开创性、综合性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交织,利益主体多元,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协同推进。
韩国杰告诉记者,自2006年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陕西积极探索,建立“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区域服从流域”的水量调度模式,形成以江河流域为单元,实行流域统一管理、区域分级负责的调水工作机制。同时,我省明确水量调度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江河生态基本需水,优化配置农业、工业生产用水,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为核心,以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为重点,实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与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应急)调度指令相结合的调度方式。
在水量调度提质扩面增效中,针对河流生态问题迭出的局面,我省全面总结渭河、汉江、嘉陵江、无定河、伊洛河调度实践,出台《陕西省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水量调度方案》,启动《陕西省江河水量调度办法》的制定工作,形成省水利厅统一负责,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省水文部门监测预报预警水情,市区水利部门和取用水单位执行调度计划,分级负责、责任明晰的责任落实制度。
护水治水,任重道远。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主任张军旗说:“今后我们将持之以恒,下大力气推动水量调度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智慧水量调度系统建设、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完成全省江河水量调度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吴莎莎 通讯员:刘艳芹 摄影:李仁义 刘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