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泉县财政局副局长赵磊的记忆中,以前当地保障“三保”支出全靠“东挪西借”。
“以前,我们实行‘基数+增长’的财政预算分配模式,资金浪费和保障不足两极分化严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赵磊说。
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穷县”如何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兜底线?如何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2016年,陕西开始在省级层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并逐步扩展到全省。得益于这项改革,石泉县彻底打破预算支出固化格局,实行“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职能”的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从零开始、能进能出,有保有压,有增有减”的零基预算分配机制,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改革以来,石泉县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三公”经费年均下降5%以上,一般性支出年均压减10%以上。近三年,石泉县常态化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91亿元,统筹用于县域经济发展急需领域,财政保障能力和绩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每年按需分配资源,大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要基数、争资金’转变为现在的‘谋项目、讲绩效’,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激发。”赵磊说,通过改革,石泉县为民生保障提供了“真金白银”,真正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
石泉县是陕西探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一个缩影。
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宋旭表示,这项改革是对预算分配结构的重塑,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硬骨头。做好这项改革,不仅要敢于打破“舒适区”带来的路径依赖和“基数”依赖,还要做好各项配套改革,筑牢基础。
从“零”开始破局,陕西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紧盯零基预算的核心理念,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持续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向纵深推进。
——建标准,保基本、控成本,陕西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涉及7大类107项的支出标准体系,涵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基本公共服务、“三保”支出等多个方面;
——抓关键,强基础、保重点,陕西实施项目库管理,把财政资金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无项目、不预算”,完善跨年度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实行项目滚动管理;
——重统筹,聚财力、办大事,陕西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对部门未按规定使用或逾期的资金进行清理,更好统筹财政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
——强绩效,增效益、控风险,陕西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建立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扎实推进“财政云”一体化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起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格局,提升预算编制、执行的效率;
……
通过破基数、强统筹、提绩效等一系列手段,陕西狠抓零基预算改革,下好财政收支“一盘棋”,有效整合了财政资金,有力保障了重点支出。日前,“陕西省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更好集中财力办大事”入选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中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通报表扬。
近三年,陕西“三公”经费累计下降8.2%,年均下降4.2%;盘活存量资金2575亿元,有效支持了各类重点支出需求;省级财政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67亿元,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记者: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