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喜凤依靠勤劳双手过上红火日子—— “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
延安日报 2022-07-25

吴喜凤在羊舍给羊喂草料

凌晨4时多,当许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村民吴喜凤就早早地起床了。新的一天,有满满的活计等着她去做,收拾家里、给父母做饭、准备草料、喂羊、喂鸡……

这位52岁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女人,干起活来却像风一般利索。她早年丧夫,为了生计,只身奔波天津打工,后又返乡发展养殖业,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为了生计,外出打工

7月20日,记者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来到吴喜凤家。走进大门,四间齐齐整整的平房映入眼帘,院子的一角,摞满了黄澄澄的玉米,靠墙处的菜园里,种着茄子、辣椒等蔬菜,翠绿的丝瓜枝蔓间,绽放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

吴喜凤笑着说,以前干啥啥不成,受了很多苦,现在党的政策好,干活虽辛苦但却有奔头,心里顺畅痛快多了。

年轻时的吴喜凤从临近的村子嫁到胡家坡村,1997年,丈夫突发疾病去世,让本来生活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住的是土窑洞,种的粮食光够自己吃,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娃生病了都要借钱看病。”她感慨地说,寻思了很久,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外出打工。

于是,她把一双儿女留给公婆照看,孤身一人前往天津,先后在纸箱厂、自行车厂工作,做过高强度的人工裱纸、为自行车部件电焊等苦力活。

“最开始的时候,两个月领了不到400元的工资,看着自己手里的钱,想想自己的辛苦,我没走出办公室就哭了。”吴喜凤说,为了多赚点钱,她努力让自己干得又快又好,经常上一晚上的夜班后,白天又去找一些兼职干,后来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挣了4000元,发了工资就赶紧给家里寄回来。

在外期间,因公婆身体不好,无法全力照料两个孩子,她总是在老家与天津之间奔波,家里安顿好了,又出去打工。2012年,吴喜凤突然患病,这一病,就在医院跑了一年多。谁知病愈后,父亲又不幸瘫痪,母亲听力也出现了障碍,她只得含泪留下儿子跟公婆生活,自己带着父母和女儿前往天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老小。

回乡创业,过好日子

2019年,考虑到父母年老多病思乡心切,吴喜凤决定返回老家。

回到老家怎么生活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听说发展产业政府还有补助政策后,她果断养了100只鸡、2头猪、16只羊,随即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

吴喜凤说自己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总觉得自己的时间比命都重要,走着就想跑,干起活来就停不下来。为了给鸡、羊、猪准备食材,她又种了10亩玉米,自己种植、收割、打碎,捆成一摞摞的草料。

每天,她给两位老人做好饭后,为85岁瘫痪在床的父亲擦洗身体、泡脚,扶他坐在轮椅上推到院子里晒太阳,老人累了的时候,再将老人抱回床上。把两位老人安顿好之后,她就忙着为羊准备草料,把玉米秆从田里拉回来,打碎,又用打捆机打捆,再一捆捆搬到羊舍不远处的储料间。她说:“活太多了,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给羊喂食之前,她总是先把食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准备好的草料倒进去,一群群山羊咩咩地叫着,围过来争先恐后地吃。看着羊儿,她笑着说:“别人给羊一天喂两次,我一天喂三次,把羊喂得饱饱的,按时接种疫苗,使羊儿长得好。”

谈起现在的生活,她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起了账:2021年卖了14只羊,收入2万余元,卖玉米收入近1万元,2头猪收入2600元,政府给发展产业补助了9600元……她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今年我又养了63只山羊,除产业补助外,两位老人每月各领取残疾补贴80元,护理补贴50元,高龄补贴80元,2020年的时候,村里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有400元的收入,驻村干部还帮她从银行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发展产业……”

如今,吴喜凤收入稳定,早已不愁吃不愁穿了。女儿已成家,生活条件不错。儿子大学毕业后参军,退役后安排了工作。看着羊舍里一只只雪白的山羊欢快地吃着草料,吴喜凤的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她满怀信心地说:“我还想扩大规模,把自己的羊舍修建得更大一些,多养一些羊,收益一定会更好。听村干部说,今年给免费提供蜂箱,我也想学习养蜂技术呢……”闲不住的她不断地憧憬着未来。(记者 李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