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积极引导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聚焦企业需求,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融合,大力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工作,为全市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今年3月,我省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鼓励所有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吸引产、学、研、用及资金等各种创新要素汇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市科技局积极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优势,激发创新研发活力。
根据我市产业资源发展优势,先后新组建成立油气勘探、油套管工程、能源、节水工程、食药用菌、呼吸道传染病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个科技创新团队,命名6家市级众创空间和6个市级星创天地。新成立的延安市科技型企业创新联盟,已首批吸纳35家企业联合开展创新研发工作。
“几年来,全市创新创业平台日趋建成完善,已成功打造‘红色筑梦·创业延安’品牌,连续举办三届国家级创新挑战赛,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9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24个。”
市科技局副局长马强强介绍,下一步,将以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平台为契机,全力推进秦创原延安促进中心建设,努力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聚集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推进技术、管理、产业模式创新。“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挖掘全市产业、企业技术需求,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引导更多企业、机构、技术、人才落地延安。”马强强表示。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今年8月,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市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中抽调人员,组建成立了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构建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按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通过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建立科技人才智库、加强科技人才服务等重要举措,全面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建延安市科技人才智库、延安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和加强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等,已形成第一批入库市级科技人才356人、首批博士团成员一对一定向为2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选派14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的良好局面。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大力实施‘圣地英才计划’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和发挥延安红色筑梦博士创业联盟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保障服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激励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用人单位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校聘市(企、院所)用’等方式积极引进各领域科技人才,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加强全市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市科技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科科长赵振华说。
科技成果及产业化应用加速转化
今年6月,由延安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以南泥湾新型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陕西鄜州神鹿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的菌草有机肥,发挥延安大学团队丰富农科教资源优势,共同探索校企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机制,推动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和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共赢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牵引、人才为依托,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贯通中不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累计引进培养博士368人,引进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39人,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36个。先后与全国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十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实施科技项目85个,同时不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建设和全市科技成果的鉴定,有20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大量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中省项目330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80项,先后攻克了提升石油采收率、新区岩土工程、智慧延安、土壤改良、羊肚菌种植等46项关键技术难关。“裂缝性低渗特低渗油藏水窜水淹自适应深部整体调控技术”等12项优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3家,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全市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得到迅速发展,大力推动建成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省级科技示范镇和省级科技示范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我们还通过大力引进培育新品种、实施农业新成果、打造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示范园和孵化农业骨干企业等,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赵振华说。
通过创新驱动引领,我市积极强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提高创新驱动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推动全市产业向高端“智造”迈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位于高新区创业大街的环保管道防腐研发生产项目占地55.5亩,主要建设管道防腐技术实验室和年处理3万吨油管、200万抽油杆防腐生产线,该项目以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院士工作站突出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科技融合聚变。项目亩均投资270万元,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36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建设,认真谋划落实《延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马强强表示,重点建立科技服务“三张清单”,聚焦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和各类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努力让创新成为驱动延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