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深入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平台精准帮扶促就业
陕西日报 2024-11-13

“以前,开展就业帮扶要先上门走访辖区居民,再回去翻阅资料,如此反复才能确定帮扶对象。现在,通过大数据,系统可以自动把帮扶对象的信息收集好,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11月6日,说起就业帮扶工作,西安市新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郭京晶感慨。

近年来,陕西深入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建成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就业创业服务,为广大求职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帮扶举措。

■ 数字台账精准促就业

“我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工作人员上门为我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证。我对着手机眨眨眼、点点头,认证就通过了。工作人员还向我推荐了漆扇非遗培训,千方百计为我增加收入。”社区提供的帮扶,让家住新城区太华路街道纱厂东街社区的李光感到暖心。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陕西对失业人员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通过数据核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对重点群体精准“画像”,形成“一人一档”的帮扶数字台账。

依托实名制数据库,并结合失业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技能等信息,当地人社部门可为个人推送个性化岗位信息及就业创业服务,并通过电话回访,对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进行逐一跟踪服务。今年上半年,陕西已帮扶5.31万名失业人员,帮扶次数约9.32万次。

此外,陕西还利用移动端进行劳动力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精准管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满意度;通过加强数据运用,对重点指标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展示和治理,形成就业工作“一屏掌控”和监督“一览无余”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如今,全省人社系统下沉至社区、村的网格员共计1510人。他们累计认证失业人员48.9万人、完善基础信息48.84万人、办理就业相关业务35.18万笔。

“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配合,要通过强化精准服务,解决就业市场供需两端的相关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蔡钊利表示,陕西依托“秦云就业”平台,建成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等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线上线下共促群众就业。

■ “秦云就业”畅通供需两端

今年夏天,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的程露通过“秦云就业”平台,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之前,在学校就听同学、老师说过‘秦云就业’小程序。我从自己找工作的经验来看,‘秦云就业’的使用感受和效果还是挺好的。”程露告诉记者。

据介绍,“秦云就业”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体化掌上就业服务,涵盖9个方面的66类政策清单和166个服务事项。目前,“秦云就业”平台注册个人1503.41万人、单位8.72万家,累计促进就业40.4万人。

“秦云就业”平台还设置项目专场、行业专场和企业专场园区招聘活动专区。为提高人岗匹配度,“秦云就业”平台升级招聘求职板块功能,搭载直播带岗,开发招聘会“就业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招聘活动的支持力度。

在此基础上,陕西各地依托“秦云就业”平台创建地市分站,支持各级人社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目前,“秦云就业”已建设20个区县分站,实现岗位精准推送29.51万次。

为促进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实现就业,“秦云就业”宝鸡分站搭建“麟工市场”特色专区,动态收集、更新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的信息,支持零工岗位信息归集、多点联动和统一发布,并提供在线匹配对接、应聘报名、结果确认等服务。

■ 求职者就近获得便捷就业服务

“我们公司属于季节性用工,每年夏天都缺人。今年,公司在‘秦云就业’平台上发布了招工信息,一次带动周围100多人就业,还帮助商洛市40余人就业。”位于西安经开区的西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宗坤介绍。

基于“秦云就业”平台,陕西创新推行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依托就业驿站、社区服务站,挖掘、汇聚本地区公益性、临时性、社区基层岗位的招聘信息,为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提供个性化推送和精准匹配服务,跟踪落实就业帮扶政策。

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广大求职者在户籍地、就业地、生活地就能获得便捷就业服务。截至目前,陕西开展家门口就业专场招聘活动419场、开通社区“职通车”63次、提供精准岗位推荐29.51万人次,帮助30.29万人就业。

为更好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陕西人社系统线上线下协同发力,通过线上招聘平台定期开展家门口就业网络招聘活动,方便群众线上应聘家门口的岗位;线下举办现场招聘会,建立“家门口淘岗集市”,为企业和群众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实现岗位精准对接。

此外,陕西还利用地图定位技术,结合用人单位的地点,为群众精准推送家门口的就业信息,并将应用推广和业务服务相结合,开展“码上就业”“码上招聘会”等多项服务。(记者:周明 通讯员: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