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81.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效齐升。
今年以来,陕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陕西经济一路逆势前行。工业生产增势良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快、消费市场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眼下正处于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期,全省上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抢抓政策机遇期,精准施策、加压奋进,全力稳住基本盘,努力积蓄新动能。
抓关键 稳增长
项目建设是稳经济大盘、促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从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季度观摩,到加强招商引资与“四个一批”项目联动管理、接续开展“政银企”对接等活动,今年以来,陕西全力推动项目提速、招商提速、投资提质。35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持续发力,挑起稳增长、促发展重担。
在建项目提速增效,新开工项目掀起大干热潮,重点项目建设场景令人振奋——
西延高铁黄陵西站全面封顶、西渝高铁陕西段最大承台启动浇筑、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步伐……初步核算,截至9月底,全省480个新增产能项目已竣工372个,贡献产值608.83亿元。
以项目撬动投资提速增效。前三季度,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3%,工业投资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2%。
把优质企业和项目“请进来”,需要“走出去”寻找机遇。从初春到金秋,陕西先后赴15个国家开展招商推介,各地党政“一把手”带队叩门招商、洽谈项目,全省上下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招商合力。
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意向签约、投资落户、开工建设,形成一幅动人的“秋日奋进图”。
在陕西,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体现在火热的施工现场,还体现在持续释放活力的消费市场。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相互印证。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汉服旅拍、非遗文化体验、历史名胜深度游持续火爆,演唱会和景区“一票难求”,各大商圈人潮涌动、餐厅排队叫号……繁荣活跃的假日市场,有力说明了陕西经济活跃度在不断提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积极因素不断累积。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需求加快释放,陕西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61.8%;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4%。
抓关键、稳增长,陕西不断巩固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谋创新 调结构
牢牢稳住基本盘,陕西以新质生产力强劲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10月17日,在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平均每9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顺利下线。
“智能化装备是车企的新‘打工人’。”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车身二厂现场安全管理专员张磊说,在这里,500多个零部件就像积木一样,被迅速拼装完成。
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陕西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
前三季度,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非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陕西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施工图”,推动产业链“强筋壮骨”,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智慧能源领跑全国,智能制造“多点开花”,5G应用新场景竞相涌现……立足自身优势,陕西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截至目前,全省“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增至157家,9.3万项成果实施单列管理,2.5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72家,576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晋升了职称。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三项改革”和秦创原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细分领域“龙头”——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加速布局产业链。
“我们将瞄准行业前沿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开展‘从0到1’的科技攻关,同时布局金刚石全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在陕落地。”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说。
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太阳能光伏、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光子、氢能、增材制造等新兴、未来产业形成先发优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陕西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蓄动能 增活力
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前三季度,陕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9%,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8%,中欧班列(西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以通道带动物流、以物流带动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陕西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带来的溢出效应,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助力打造“双循环”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动能。
“走出去”“引进来”,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较快,成为外贸提质升级的生动注脚;
以陕汽、爱菊、陕建、延长等为代表的陕西企业,在能源、农业、建筑业等领域与中亚各国展开合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农业合作为纽带,陕西助力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设在杨凌,争取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户杨凌,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
……
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前三季度陕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37.7%,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38.6%。
稳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牢牢稳住陕西经济基本盘。
眼下,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加速落地,金融、财政、房地产等领域新政策密集出台,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叠加释放,产业生产能力、内需潜力、市场活力持续提升,陕西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进一步集聚。
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陕西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冲刺四季度,要齐心协力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激发市场需求潜力,全力以赴抓好稳增长各项工作,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记者: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