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如潮逐浪高 ——延安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延安日报 2023-08-28

2023年5月,黄陵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6月,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被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是陕西省唯一一家上榜的园区(基地)。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1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4.6%;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3家,完成全年任务的80.38%;招引落地6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66%……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延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中展现延安担当。

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9条政策》……一个又一个涉及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引、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科技创新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

延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创新“456”工作体系,科学解决科技创新工作“谁来抓” “抓什么” “怎么抓”的问题,坚持从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倾斜,要素上保障,建立起“科研—孵化—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融合化特征的延安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三年来,部署实施科技研发项目,累计投入科技专项经费51749.21万元,其中市本级29092万元、县区级22657.21万元,下达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98项,撬动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1.51亿。争取中省科技计划项目174项,资金7756万元。促成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49项,签约金额9260.15万元。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59项,获省科学技术奖25项。

今年上半年,围绕科技奖补政策兑现,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137万元,启动了科技企业奖补、创新平台后补助、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等六类奖补资金兑现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产出丰硕成果:针对11条市级重点产业链以及园区与县域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凝练重点技术需求84项,一般技术需求53项。积极推进厅市联动项目和两链融合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召开极薄煤层智能综采装备技术高峰论坛,编制完善“延安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实施方案。

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八个专项”行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科技需求与成果匹配对接。通过举办延安市校企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三项改革”进延安暨科技成果集中路演等活动,促成“一种生物分析用清洗装置”“一种不伤果实的枣果采摘器”等15项“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承接秦创原总窗口“三项改革”科技成果,引进汪应洛院士“煤矸石路基绿色低碳新材料”、牛育华教授“苹果面膜”、周春松院士“利用二氧化碳及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延安开展试验示范。上半年,全市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7项。

创新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延安高新区依托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中心大厅‘一站式’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开发建设秦创原微信小程序(延安地市专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联动服务体系。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聚力抓项目、抓服务、抓效能,在创新生态优化、科技企业引培、科创项目落地等方面集中发力,让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今年6月20日,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安高新区专场上,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静详细介绍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在科技创新中的牵引作用。

2021年,我市率先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按照构建一原多中心、提升两项服务、夯实三方责任、健全四个体系、建立五项机制的“12345”模式,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成为引领延安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以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为延安总基地,延安大学、安塞区、黄陵县分别建成创新促进中心。

中心累计建成各类各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27家,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50余场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注册落地企业52家,累计入驻企业和机构83家。通过1000万元“政策兑现资金池”兑现47家科技型企业奖补980万元,为入驻企业累计申请各类奖补资金1.05亿元。全市企业债权融资总额5.8亿元,各类双创孵化载体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271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7家,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平台450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64家,市级377家,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上半年,全市兑现2022年度科技创新平台后补助资金1155万元。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布局,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2023年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星创天地、科技试验示范站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通知,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现场考察,目前共有55家符合认定条件的创新平台正在公示。推荐各类省级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平台8家、省级药用植物基地3个,陕西省能源化工(延安)专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走进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正在作业的采煤机司机手握操控柄动动指头,屏幕上627“5G+透明地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清晰显示,采煤机巨轮上下翻滚,大块原煤从煤壁垮落,如流水般通过刮板运输机等设备源源不断地运往地面。然而,偌大的工作面却看不见一个人的身影……

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将“智慧能化”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专家验收,智能化矿井建设达到Ⅱ类高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水平,选煤厂达到高级智能化选煤厂建设水平,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智能化示范矿井。

我市强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出台了《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采取扶持打造一批、科技孵化一批、招商落地一批、联商合资一批的方式,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3家,完成全年任务的80.38%;招引落地高新技术企业6家,35家企业通过公示,20家企业正在系统填报审核中,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66%;向省科技厅推荐瞪羚企业6家,待专家评审。

深入实施“圣地英才”计划,延安市科技人才智库达到562人,入选延安市优秀科技人才20人、优秀产业发展团队5支;获批陕西省科技新星、创新创业人才4人,总数达到18人;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达到6支。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37人、县级科技特派员150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深入基层村镇开展科技服务。今年起又开始实施创新人才攀登专项行动,建立科技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努力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人才。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随着科技创新生态的进一步优化,延安大地上将会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延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刘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