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年前

陕政办发〔2023〕13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茶产业是我省重要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农业强省建设“七个提升工程”,以打造平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以联农带农、联贫带贫为根本,以茶产业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加快构建陕南茶区名优绿茶、优质红茶和关中茶区茯茶加工产业带,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一产产值突破3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跻身全国千亿级茶产业强省行列,把陕西建成中国茶文化展示交流中心、茶产业示范引领基地、茶科技研发创新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示范引领。认真落实《协同支持平利县建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化政策统筹与支持保障,创建以蒋家坪为核心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产高质茶基地示范产业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茶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挖掘区域传统文化,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新业态,把平利县建成感恩奋进实践区、链式发展先行区、茶旅融合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引领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杨凌示范区和秦创原平台作用,产学研联合、技工贸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品延伸、推广服务和技能应用培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茶学科建设,加大职业茶农教育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茶产业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养。

 (三)推进品种培优。保护开发陕茶种质资源,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圃、繁育圃,推进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优良茶树品种选育。支持“陕茶一号”等区域性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及无性系茶园比例,满足不同茶产品适制需求。引进中黄、中白、中茶等系列名特优新品种,加快老旧茶园更新换代。

 (四)做强产业园区。支持涉茶县(市、区)统筹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聚集资源要素,推行“一县一园、一园多区、一园多业”模式。优先支持30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标准化改造,创建环境优美、品种优良、土壤健康、设施健全、防控有效、数字赋能的“六位一体”生态茶园。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增施有机肥,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创建一批茶畜循环有机茶园。

  (五)培强龙头企业。完善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引导“链主”企业联合育种育苗、仓储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类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鼓励涉茶县(市、区)通过招商引智引资,培育年营收超亿元的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2-3家。支持市场体量大、实力强、基础好的市级以上龙头茶企跨区联营重组、合资合作。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聚集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六)提高夏秋茶利用。制定黑毛茶加工、采购的奖补措施,支持陕南茶区建设黑毛茶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关中茯茶企业自主选用陕南黑毛茶原料。支持“链主”企业研发应用高效加工技术,提高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产物回收利用率,开发茶花粉、茶籽油等伴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洁燃料等衍生品。

 (七)提升加工水平。支持经营主体新建或改扩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提高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支持拓展精深加工,创新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生物发酵等技术,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开发抹茶、含茶食品、调味茶、保健品、化妆品等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八)加快全程机械化。加快研发适合秦巴山区耕作、植保、采摘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推广机剪、机采、机耕、机防配套集成技术,提高茶园管护、茶青采摘、茶叶加工、产品封装机械化作业效率。优化生产加工机具购置补贴种类,逐步将茶叶成套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使用茶叶加工机械。

 (九)培育知名品牌。组建统一质量检测、品牌形象、产品包装的区域品牌运营中心,落实全过程质量追溯,加强标识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打造陕茶知名品牌,构建以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咸阳茯茶、商洛茶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品牌体系。支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对接,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综合影响力。

  (十)创新金融服务。落实“行长+链长”工作机制,开发茶叶贷款、保险、担保等金融产品,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对接支农支小金融机构,提供茶叶基金、信贷担保、免抵押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费率等专项服务,联合出台贴息贷款、企业上市奖励等奖补关键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社会资本和产业发展互惠共赢。

  (十一)促进文旅融合。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延伸茶文化多元功能,展示陕茶文化魅力。建设茶文化博物馆、举办茶文化旅游节,用好陕西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传承茶艺、茶道、制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陕茶故事。培育认定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精品景区、特色小镇,打造茶文旅精品线路,拓展茶文旅与民宿、研学、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级相关部门和单位、涉茶市政府参与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聚力推进陕茶高质量发展。涉茶市、县、区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主抓部门,把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强化规划引领。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陕西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空间布局、功能划分、产业融合的要求,省上编制出台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涉茶市、县、区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基础,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不同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茶产业发展规划。要以规划为引领,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聚合科技、人才、土地、政策、资金要素,细化目标任务,促进产业分工分业,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质效。

 (三)完善标准体系。以绿茶、红茶、茯茶为主,按照“有标用标、缺标建标、低标提标”原则,统一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贮运和分等分级标准。涉茶市、县、区要推进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考核“双认证”,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督促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执行标准,推动生产经营全程贯标。

 (四)搭建发展平台。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立陕茶研究院,组建高水平的茶叶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推广前沿技术成果。涉茶市、县、区要成立研究中心或工作站,加强与陕茶研究院的合作,开展核心瓶颈问题破解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借助各类茶事活动,聚集业界精英,持续办好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积极争取国家行业部门和协会在陕举办涉茶展会推介活动,建设线上展馆,举办产业论坛,聚力打造展览展销、学术研讨、招商引资综合平台。

 (五)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落实现有支持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和单位要统筹整合产业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倾斜支持茶园改造、良种培育、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保障各项政策支持向茶产业倾斜。

  (六)加强督导考核。制定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量化指标体系,建立季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项目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涉茶市、县、区要以更务实作风、更优质服务,合力抓好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附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