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系列解读① | 西安科技创新发展这五年
来源: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2年前

      编者按: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正在进入大科学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新发展时期,西安作为创新型城市,必须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体现“西安担当”,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地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为推动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特策划推出“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系列解读报道。

      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回首“十三五”发展历程,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基础与发展成效明显,打造“硬科技”城市新IP,并上升至国家话语体系,在科创产业、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区域发展、科技惠民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进展,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指标中要求,未来五年形成创新驱动长效机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市研发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达5.05%,技术合同交易额1648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123件,各项创新成果指标保持在副省级城市前列。

     以出色成绩为这“十三五”发展交出优秀答卷的背后,离不开西安全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发展部署要求,抢抓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求变应变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努力。

     如今,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成效明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

    多路并进,迸发古城科技创新内在活力。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有着充分底气和坚实基础。西安拥有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各类人才、两院院士,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同时积极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以体制改革释放资源活力。西安加速科技资源统筹改革,出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院所体制改革释放活力,“一院一所”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创改、自创区、自贸区等国家改革试点试验任务叠加,12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4123件,各项创新成果指标保持在副省级城市前列;创新型企业群体加速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1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35家,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科技产业集群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3%。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以特色方式加速成果转化。独特的技术经理人“1+3”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市成果转化要素网络成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群投资规模上台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全国形成特色;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形成“科创西安”城市IP。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打造开放创新功能空间。西安以核心区域创新示范带动,形成国家级园区主体、重点功能板块支撑、创新单元内嵌的开放创新空间。当前,西安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汇聚重大科技创新资源,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经开区全面推进院地合作,航天基地科技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航空基地聚力打造航空硬科技高地,建成西户省级高新区。同期,积极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更加活跃。

      发展科技创新,西安以科技赋能城乡建设。强化城市治理、治污减霾、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技术研发,推动数字科技在公共安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消费娱乐、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社区建设领域进行场景应用;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活跃,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五年硕果,助推实现未来城市美好愿景。

      从火箭发射到深潜探秘,从产业升级到疫情防控,从助力国之大器建设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西安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十三五”时期,西安聚焦“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科创基因愈发凸显,科创成果不断涌现。这五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创新的“领头雁”作用日益鲜明,不断催生出新的发展动能,让古城西安焕发“硬核”魅力。

      2016年,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落地西咸新区。作为我国首个以硬科技产业为布局导向的科技园,小镇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整体定位,打造“5分钟产业生态圈”和“24小时产业价值创造圈”,涵盖了人才培训、研发试验、中试应用、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工业生产和创业服务等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业态。目前已有中科创星、中航工业、赛迪研究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聚集于此。

      2017年,西安市印发《“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同年,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举办,《硬科技指数》和《硬科技白皮书》首次在大会期间发布,为硬科技领域发展提供可靠定量数据,为硬科技产业建立投资与发展的参考系。

     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助力中继星“鹊桥”成功发射,部件级产品国产化率100%,完全实现自主可控;西安北斗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硬科技创未来·2018独角兽企业发布会”召开,易点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陕西首家独角兽企业;陕西首家诺贝尔奖研究院——“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正式落地西安,助力镁合金3D打印的应用与成果转化。

     2019年,由航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孵化的三角防务成功登陆创业板,助力陕西加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西安提升航空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深化协同创新;铂力特、西部超导同步成功上市科创板,成为首批登陆的西部两家公司;支持产业联盟、科技媒体等共同发展,筑牢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体系。

    2020年,科技部致函陕西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安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实现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高新区正式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同年召开启动大会,发布建设工作计划。

     日前,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展望2035年,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基于过去每一个五年的努力发展,相信“十四五”时期,西安能对标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始终以高水平科技供给助力人民持续追求高品质生活为出发点,实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