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景气水平仍然处于临界点下方。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还是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金融信贷助力,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存在。为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如何进一步便利中小企业融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高太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调研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无法突破,特别是相比同等条件、同等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贷款利率普遍要高出2—5个百分点。相比前两年,抵押物评估价也有所下调、授信周期也缩短至1—2年,无形之中又提高了贷款成本,经营稍有不慎,银行还会抽贷、断贷或压贷,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高太山表示,要多措并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性。比如,加快完善银行内部对企业评级管理办法、对基层信贷人员考核方法,让银行资金正常流向敢于创新的优秀企业。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投向初创企业,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拓宽投资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时,要完善干部激励机制,让干部放下“包袱”,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赵永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归根结底需要从政策、服务、风险等方面发力。
一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主要经济体对中小企业发展都出台了个性化融资扶持政策。比如,政府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信息和各类融资服务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制定技术扶持政策和加强技术人才培训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研发的能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特定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政府通过牵头创办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带有补贴性质的低价贷款等。
二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市场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融资服务方案。比如,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是一家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公司,通过考察借款人偿还贷款的能力,衡量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意愿,再到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每个重要风险控制环节都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是构建完善高效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探索成立专业化的、针对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政府、担保机构、信贷机构、借款人之间形成可控的风险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