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五上”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来源: 延安市统计局
5月前

“五上”企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主体,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主体动态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不断鼓励培育完善原有市场主体,全市达规达标的在库“五上”企业稳步快速增加,为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挥了积极助推作用,但在区域、行业、规模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现将“十四五”前三年我市“五上”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在库“五上”企业稳步快速增加

2023年12月底,我市共有在库“五上”企业1890个,比2021年增加299个,年均增加99.7个。在库“五上”企业占当年全市所有企业法人数的4.13%,占比与2021年相比降低0.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个,增加76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12个,增加63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817个,增加141个;房地产业开发经营业企业142个,增加3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8个,增加16个。与2022年相比增加12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39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增加28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增加62个,房地产业开发经营业企业减少5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减少2个。

(二)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但三产占比有所下降

第二产业占比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从在库“五上”企业分布情况看: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拥有达规达标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73个,比2021年增加139个,占到在库“五上”企业的35.61%,占比较2021年提高2.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拥有达限达标达规企业(包括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17个,比2021年增加160个,比2022年增加55个,占到在库“五上”企业的64.39%,占比较2021年降低2.05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增长快,批零住餐业占比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的19.10%,比2021年增长26.67%,比上年增长12.11%;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12个,占16.51%,比2021年增长25.30%,比上年增长9.86%;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2个,占7.51%,比2021年增长2.16%,比上年下降3.40%;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817个,占43.23%,比2021年增长20.86%,比上年增长8.21%;规模以上服务企业258个,占13.65%,比2021年增长6.61%,比上年下降0.77%。从存量上看,占比最高的是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其次是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从增量上看,202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次是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最后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增加最少。

2023年12月底,全市在库“五上”企业从事最多的行业是零售业330个;其次是批发业248个,房屋建筑业227个,房地产业159个,住宿业124个,餐饮业115个,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83个,土木工程建筑业73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4个;最后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其余48个行业均在50个以下。

(四)宝塔区在库数量多,延长县增速高

从分县(市、区)看,宝塔区作为全市的经济中心占据半壁江山的格局仍未改变。全市1890个在库“五上”企业中,首先排位第一的是宝塔区705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的37.30%,超过全市在库“五上”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领先优势明显。其次是占比达到6%以上的县(市、区)有:洛川县155个,占8.20%;子长市139个,占7.35%;安塞区131个,占6.93%;吴起县121个,占6.40%。最后是占比低于6%的有:黄陵县106个,占5.61%;延川县103个,占5.45%;延长县100个,占5.29%;富县89个,占4.71%;宜川县74个,占3.92%;志丹县73个,占3.86%;甘泉县64个,占3.39%;黄龙县30个,占1.59%。

从增速看,各县(市、区)在库“五上”企业与2021年同期相比均有提升,其中,延长县增长较高,达到28.21%;紧跟其后的是甘泉县,增长也达到28.00%;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8.81%的有:安塞区23.58%,富县21.92%,宝塔区21.34%;最后,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81%的有:黄陵县17.78%,洛川县16.54%,吴起县16.35%,志丹县15.87%,黄龙县15.38%,延川县13.19%,子长市10.32%,宜川县增速低于两位数仅为5.71%。

(五)入库企业多退库企业也不少

2023年全市共申报入库“五上”企业232个,分行业看,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9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6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18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6个。在入库企业中,当年新开业(或经营)的达标企业66个,占28.45%,以前年度开业(或经营)2023年达标的成长型企业166个,占71.55%。

二、退库情况

(一)退库特征

一是退库企业主要集中在批零住餐业和服务业。2023年全市在库“五上”企业共申报退库99个。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退库数量分别占退库“五上”企业总数的43.43%和33.33%。其依次是: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退库43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退库33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退库1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退库8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退库1个。

二是退库企业宝塔区和富县数量较多。分县(市、区)看,宝塔区和富县退库“五上”企业较多,占比均超过两位数,占全部退库“五上”企业总数分别达到39.39%和12.12%。其依次是:宝塔区退库39个,富县退库12个,安塞区退库10个,黄陵县退库8个,子长市和甘泉县各退库6个,吴起县退库5个,延川县退库4个,延长县退库3个,洛川县和宜川县各退库2个,志丹县和黄龙县各退库1个。

三是退库类型主要集中在“规上转规下”和停业(歇业)。从退库申报类型看,主要集中于“规上转规下”和停业(歇业)申报类型,退库单位数量68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68.69%。其中,“规上转规下”的企业共退库44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44.44%;停业(歇业)的单位共退库24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24.24%;注销或吊销共退库19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19.19%;当年没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共退库11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11.11%;因改制、重新注册、合并或拆分退出的企业1个,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退库总量的1.01%。

(二)退库原因

从企业退库原因看:一是除注销企业外,部分退库企业面临生产原料及人工成本升高、企业自觉经营负担过重、资金短缺等问题,转型初期未形成产能、生产力和销售量大幅下降,约占退库“五上”企业的11.11%。如延安众昌工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混凝土生产,由于企业规模小,经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经营不善无法正常经营。二是市场低迷,需求萎缩,导致批零住餐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整体经营不佳,企业收入远不及往年,约占退库“五上”企业的55.50%。如富县红梅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为室内装饰材料零售,受市场低迷影响,积压的大量装饰材料无法卖出,收入大幅减少。三是受网上销售的冲击影响,加之经营不善造成亏损、利润收窄及停业歇业,约占退库“五上”企业的5.05%。如黄陵县绿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果品零售,由于网上销售的冲击影响,销量连年大幅下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处于长期亏损状态,运营举步维艰。四是机构整合而退库,约占退库“五上”企业的5.05%。如安塞镰刀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肉类及农副产品批发,由于国有企业整合而导致注销退库。

三、“五上”企业在全省情况

(一)在库数在全省占比稳步提高,但排名未变

2023年12月底,延安市共有在库“五上”企业1890个,在全省31529个在库“五上”企业中占5.99%,2022年占5.88%,2021年占5.65%,占比呈逐年稳步走高的态势;在全省10个市中比商洛多661个、比铜川多1117个,位居第8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个,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3.86%提高到4.55%,在全省10市位居第8位;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12个,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6.19%提高到6.66%,在全省10市位居第5位;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42个,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4.70%提高到4.78%,在全省10市位居第8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817个,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6.85%提高到6.96%,在全省10市位居第7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8个,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6.15%降低到6.13%,在全省10市位居第3位。

(二)入库数量排全省第6

2023年全市申报入库“五上”企业单位232个,仅占全省3581个的6.48%,在全省10市位居第6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个,占全省686个的7.73%,在全省10市位居第7位;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9个,占全省466个的6.22%,在全省10市位居第4位;房地产开发业企业6个,占全省288个的2.08%,在全省10市位居第9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18个,占全省1683个的7.01%,在全省10市位居第5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6个占全省458个的5.68%,在全省10市位居第3位。

(三)净增数居全省第4

我市2023年比2021年净增加“五上”企业299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4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4位;资质内建筑业企业63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4位;房地产开发业企业15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8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41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6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6个,在全省10市位居第3位。

四、发展存在不足

(一)与部分地市依然存在差距,第三产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全市在库“五上”企业存量来看,全市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在库“五上”企业发展缓慢,在全省占比仅为5.99%,排位第8位,与全省各地市存在明显差距,比第9位的商洛市多661个,比第七位的渭南市少372个,而其他地市在库“五上”企业个数均超过2500个以上,排位要想在短期内有较大突破的压力很大。分行业来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规模以上工业占比较大,占全市在库“五上”企业的六成以上,其它三个行业仅占不足四成,行业占比明显有差异,行业结构不优。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与渭南市相比少284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却又超过渭南市122个。从产业看,我市第三产业“五上”企业规模和体量小,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数量多体量少,房地产开发业的数量偏少,占全省的房地产开发业的4.78%,仅仅高于铜川市和商洛市。

(二)退库企业多于去年,净增企业数量下降

2021年以来,部分企业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面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波动大,生产稳定性差,退库现象屡有发生,退库数量也连续增加,尤其2023年全年退库“五上”企业多于2022年的21个。2023年全市“五上”企业净增122个,比2022年“五上”企业净增数量减少55个,呈现下降趋势。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净增39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净增62个,资质内建筑业净增28个,房地产开发业净减5个,规模以上服务业净减2个,呈现“三增两减”趋势,第三产业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净增。

(三)入库企业少于去年,建筑业减少最多

2023年全市共累计入库“五上”企业232个,与2022年相比减少14个,从入库审批类型看,新开业(投产)企业减少21个,成长型企业增加7个。分行业看,较上年相比,唯有规模以上工业入库实现正增长,其余资质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四大行业企业新增数量较上年同期都分别减少8个、5个、3个和2个,企业新增数量的减少呈现出行业发展的疲态,尤其新开业(投产)企业主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到入库标准,以大型市场、商业综合体的入驻商户大多以分散经营为主,仅靠单个商户收入难以达标,而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资质审批受限且无开发项目,对“五上”企业贡献较弱,新增入库的困难和压力较大。

(四)宝塔占据半壁江山,其它县(市、区)有待加强

2023年全市新入库“五上”企业中,宝塔区依然作为全市的经济中心占据半壁江山的格局仍未改变。全市各县(市、区)“五上”企业累计新增单位较上年同期呈现“四增三降一平”态势。分县(市、区)看:富县和黄陵县累计新增“五上”企业数量较上年同期各增加5个,宜川县增加3个,延长县增加2个;宝塔区较上年同期减少1个,安塞区、子长市和志丹县各减少2个,延川县 和黄龙县各减少4个,甘泉县减少6个,洛川县减少8个;吴起县与上年同期持平。除黄龙县外,延川县新开业(投产)企业达标少,“五上”企业新增乏力;吴起县、富县和宜川县服务业企业达标入库数量均为零,以工业和批发零售为主,产业单一,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

五、发展对策建议

(一)重视企业入统工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五上”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载体。其数量、规模、结构直接决定一个地区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文化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速度。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上”企业的摸底、培育、入库和名录库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抓“五上”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切实把“五上”企业培育、入库作为稳增长、优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行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对本行业预达标企业的培育跟踪,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准规上库”企业的扶持培育工作。充分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资料,挖掘筛选摸排,积极培育。通过筛选出“准规上”企业名单,对有资质有潜力的企业重点关注,帮扶培养,尽快提高其达标入库的能力。落实落地各项奖补政策,激发企业入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转企升规”单位增加的税费负担进行补贴。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各项优扶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入规纳统的动力,全面、客观反映我市经济发展水平。

(二)加强退库企业调研,解决企业经营困难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了解企业退库的具体原因,结合实际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脱困。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请退库企业的研判、分析原因并通过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三)持续关注在库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培育扶持企业上规模外,还应加强对在库“五上”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及时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出现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由“规上”转为“规下”。对新入库的“五上”企业,要在财税、金融政策上继续给予更多的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