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2021年全省县区“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工资支出、保运转支出)合计2065.6亿元
■ 2021年全省县区财力是国家标准“三保”支出的1.34倍
■ 2016年至2021年,我省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年均增加68亿元,年均增长9.8%
2月9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去年以来,省财政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坚决兜住“三保”底线,确保各级财政特别是县区财政平稳运行。2021年,全省县区保基本民生支出811.9亿元,保工资支出1111.7亿元,保运转支出142亿元,“三保”支出合计2065.6亿元,支出进度达到100%。
按2021年初预算安排,全省县区财力是国家标准“三保”支出的1.34倍,是我省地方标准“三保”支出的1.17倍,所有县区均能够足额保障“三保”支出预算。从预算执行情况看,年初预算安排时,各级财政认真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三保”预算足额安排;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民生政策,严格审核民生领域建设项目,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规模;我省着力做好县区“三保”预算审核,省级财政对全省107个县区的“三保”预算进行逐个审核,确保“三保”预算不留缺口;省财政厅制定《陕西省县区“三保”保障清单》,明确全省县区“三保”支出范围和省级标准。
省财政持续加大对县区的财力补助,将中央对地方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全部下达市县,重点向困难县区倾斜,有力弥补了县区“三保”财力缺口。2016年至2021年,我省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由572亿元增加到912亿元,年均增加68亿元,年均增长9.8%。
我省建立了“三保”预算执行监控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省、市财政对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定期报告+重点关注”。2021年以来,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省财政厅通过地方财政运行监测系统,逐月监控县区“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县区及时进行提醒预警,确保“三保”预算按期足额执行。同时,省财政厅制定了《县区“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根据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响应,确保不发生“三保”支出风险。
下一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在巩固“三保”工作成效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继续坚持“三保”优先,统筹各级财力,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记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