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安市供销合作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核心目标,以"新网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完善服务网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全流程、智能化装备助力降本增效,构建三级流通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进集体与农户双增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基层组织体系全面重塑。延安市社将基层组织改造列为“新网工程”基础工程,按照“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原则,投入专项资金支持17个基层社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功能升级。通过系统化改造,延安供销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经营网络、服务功能,在保障农资供应、拓展农产品销售、提供综合服务、技术支持推广、带动农民合作、培育职业农民等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以黄陵县隆坊供销社为例,依托省级“新网工程”56.1万元专项资金,成功撬动社会资本160万元,建成集农资仓储、交易服务、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加全面、高效、便利实惠的生产生活服务,实现“小投入撬动大效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聚焦农业生产全周期需求,延安市社重点支持了19个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动22家服务主体转型升级,从产前农资保供稳价,到产中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服务,再到产后推动服务主体补齐烘干、仓储、加工等短板,将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到农业生产的全流程与各环节。通过“订单服务”“合作经营”等模式创新,服务面积从3.6万亩跃升至50万亩,服务满意度超98%。其中,黄龙、子长等县(市)推广“供种管收”全托管模式,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约18%。引入无人驾驶拖拉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智能设备提高大田作业质效,推广无人机飞防技术,实现农药用量减少20%、苹果优果率达85%的生态效益。通过“菜单式”“套餐式”服务模式,精准满足农业主体多元化需求。
农产品流通网络提档增效。针对流通堵点,延安市社系统构建“县域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三级流通服务网络,紧盯农产品流通服务、产销补链等关键环节,促进日用品、农产品、快递、农资等“多网融合”,推动城乡要素流通渠道双向贯通。已建成县域物流中心1个,供销超市1个,冷库5座,总容量达2.37万吨。洛川县社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模式打造1200平方米社区生活超市,覆盖6所学校及周边社区,探索“供销主导+市场运营”融合路径。杨舒供销社2000立方米气调库投用后,苹果贮藏损耗降低约15%,年助农增收超400万元,凸显冷藏设施对产业增值的关键作用。
联农带农机制创新突破。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得到好处。延川县文安驿供销社创新“农户+村集体+企业+”模式,通过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带动规模化种植,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志丹县成立中药材供销联合社,以“供销社+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增收,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同时,将“助农增收”“技能培训”等民生指标纳入“新网工程”支持项目考核体系,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下一步,延安市供销社将持续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强化政策转化效能,深化流通服务、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攻坚,紧扣做强做优流通服务主业的五个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动“新网工程”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