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力推进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建设
陕西日报 2024-12-19

追风逐日,火电担当。大唐渭南热电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在役待建达25万千瓦,火电绿色转型目标容量完成71%,今年实现“从0到1”的绿色能源突围。

银线跨越,西电东送。陕北—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今夏输送功率突破500万千瓦,电力“大动脉”为湖北迎峰度夏提供强支撑。

储能发力,加速布局。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近日投产发电,调节能力达280万千瓦,“巨型充电宝”在青山绿水间蓄势待发。

按照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全省电力系统上下协同、横向联动,全力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建设,电力保供能力持续提升,发、用电量平稳增长,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筋骨”日益强健。

电源——

实现更高比例绿电消纳

渭北高原东北部的山脊上,一座座百米风机迎风而立,一片片银白叶片缓缓旋转,点缀着绵延的黄土塬。

这是大唐澄城交道—寺前10万千瓦风电项目。作为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该项目于6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达2.05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4万吨、节约标煤约6.28万吨。

项目建设方大唐渭南热电有限公司抢抓“双碳”机遇,从传统火电厂转变为环境友好的“绿电厂”,积极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我们加强设备治理、降低机组背压、提高燃料质量,使供电煤耗逐年降低,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还同步实现粉煤灰、炉渣、石膏等废弃物高效利用。”12月16日,该公司设备部负责人魏辉表示。

针对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提升需求,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煤电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与各发电企业沟通,编制陕西省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十四五”以来,完成“三改联动”任务2391万千瓦,淘汰落后煤电产能超130万千瓦。

“节能减排是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火电和绿电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发展优势的能源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大唐渭南热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凯说,“在风电出力高峰时,常规电源就必须降低自己的负荷为其让路,以达到消纳新能源的目的。”

为何消纳新能源,需要火电来“买单”?陈凯解释,这是因为新能源电力的波动性会对电网的连续、可靠供电和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所以火力发电必须平抑波动,承担电网调峰的任务。

大唐秦岭发电有限公司是陕西第一个“吃螃蟹”的火电公司。“公司对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通过发电机转子深度调峰适应性改造、汽轮机通流部分节能改造,使机组在深度调峰时安全经济性能大幅提升。”该公司设备部主任周明说,“在西北电网火电企业中,我们率先达到深度调峰20%的国内领先水平。”

上游火电企业开展的深度调峰,对中游电网起到“稳定调节器”的作用,同时促使绿电消纳能力大增,增强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动能。截至11月底,陕西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5001万千瓦,同比增长25%,占全省电力装机的45.2%。

电网——

特高压建设助力新能源并网

12月14日,记者沿着包茂高速一路向北,进入榆林境内便看到铁塔巍然耸立、银线纵横交错。这是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起始站横山开关站,是陕西目前唯一一座特高压交流开关站。

通过横山开关站,陕西充沛的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华北地区的千家万户。截至今年8月底,陕西累计向华北地区送出电量1000亿千瓦时。

陕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良好的风、光等清洁能源开发条件。近年来,“陕电外送”成为陕北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与煤炭方便远距离运输不同,水、风、光等资源只能就近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送到负荷中心。这样一来,打通电网“大动脉”、推动跨省跨区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3月15日,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为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陕西向安徽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电能。

“该工程接入配套风电、光伏等新能源110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可推动陕西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助于将陕北丰富的能源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办公室主任陈立斌说。

眼下,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榆横至山东潍坊交流输电工程等外送输电工程稳步运行,全省外送能力达2235万千瓦。目前,我省境内已投运2项、过境6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有力支撑东中部地区用电。

如果把电网主网比作“主动脉”,连接千家万户的配电网则相当于“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最后一公里”的用电问题。

11月25日,在10千伏配网线路故障处理过程中,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主站成功启动全自动FA功能,59秒内实现故障区域研判、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恢复等,有效缩短了故障处置时长。科技让运维更高效,更好保障电网稳定性。

输配电工程是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陕西电网建成了以750千伏为骨干,330千伏为支撑,特高压直流、特高压交流对外联络的大电网,有力支撑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电网发展格局,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省能源局电力处处长雷宏建说。

储能——

增强对新能源的调节能力

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的特征,常使发电侧和用电侧难以平衡。配备充足的储能,就可让风光发电更“靠谱”。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攀升,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愈发强烈。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陕北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和“陕电入皖”通道建设机遇,投资建设了储能系统装备制造项目。

“陕武直流工程在延安配套5座520兆瓦时储能电站,预计‘陕电入皖’通道也将配套储能电站近4000兆瓦时,延安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非常可观。”阳光电源区域负责人王斐说。

当前,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可就近为国网电化学储能电站、黄陵矿业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提供配套储能系统。“随着安塞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各项目投产,产业上下游配套越来越完善,将形成集聚集群、联动发展效应。”王斐说。

抢抓储能产业风口,陕西聚集了一批储能企业,储能电站也在加快落地。西安奇点能源的储能产品被应用于广东、浙江、宁夏等地储能项目中;特变电工的逆变器产品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大型光伏电站应用;领充新能源持续在工商业储能电站发力……

“陕西有超过40个新型储能项目完成备案,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熔盐储能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迅速增长,将带动更多新型储能配置需求。”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汪光照说。

为加快布局储能赛道,今年以来,我省出台《陕西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陕西电力市场新型储能参与交易实施细则》,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源、网、用户等多场景应用,力争2025年并网新型储能总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政策的出台,为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期盼优化配储、便利电力交易等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王斐说。

新型电力工业产业链提升是一场“马拉松”,时间跨度大、涵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需统筹推进。雷宏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完善配套支持措施,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项目投资建设,激发企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创新活力。”

从“制”到“输”、从“用”到“储”,陕西澎湃的绿色电能正在开启新征程……(记者: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