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农便函〔2025〕543号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环境整治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施和美丽陕西建设,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如期收官,现就持续用力开展2025年村庄清洁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地要科学把握村庄的差异性,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风土人情,实事求是确定村庄清洁行动重点任务,不提过高要求,不搞“一刀切”。坚持“户内户抓、村内共管”,继续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净美庭院、净美村庄、净美乡村,以“两清两治一拆”(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村内街巷塘沟,治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拆除废弃房屋圈舍)为着力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有条件的可以循序渐进、拓展提升,整治公共空间,塑造村庄风貌,逐步建成清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二、紧盯重点,清脏治乱。着力抓好环境卫生,以“四线一边”(以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景区沿线、河道沿线和城市周边)为重点,紧盯房前屋后、村头巷尾、村道两侧、坑塘沟渠、集市和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部位,清理垃圾乱堆乱放,治理污水乱排乱倒,整治广告乱贴乱画,持续用力治理“脏乱差”现象,整体提升村庄环境面貌。特别是聚焦背街小巷、村庄周边、城乡交界等卫生薄弱区域,引导动员农民群众定期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清死角、扫盲区、除顽疾。突出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在卫生清洁基础上,以村庄街巷、广场、边角地等公共空间为重点,着力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拆除残垣断壁等。推动村庄杆线序化,有条件的地方搞好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
三、多花心思,微改提升。坚持“扫干净、摆整齐”这一基本目标,唱响口号,全面动员,从一家一户做起,扫净庭院巷道,整理门前屋后,有序摆放柴草、杂物、农机具,让干干净净、整齐有序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注重低投入、微改造、精提升,争取多花心思少花钱,因地制宜渐进式开展村庄空间、村庄环境、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动员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因地制宜渐进式开展村庄环境、房屋风貌改造提升,杜绝出现大拆大建、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等“形象工程”。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适当栽植果蔬、花木,美化庭院、绿化村庄,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等,打造村庄微景观。
四、发动群众,共建共享。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动员群众齐心协力集中整治,让农民成为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进一步落实门前卫生、门前绿化、门前秩序“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等制度,明确群众责任,开展净美庭院建设等活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影响力,带领群众自觉主动清洁家园环境。
五、健全机制,长效管护。健全完善常态化村庄清洁管护机制,开发用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多措并举落实经费,合理设置和稳定清洁管护队伍。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庄卫生清洁规范,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常态化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统筹使用定点帮扶和社会捐资捐物,因地制宜推行劳动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积分制”等方式,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绿色环保新风尚,持续推动村庄环境面貌改善。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村庄清洁日、清洁周等,结合爱国卫生月、节日节庆等重要时点,组织群众参加村庄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村庄环境大扫除,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强化日常巡查监督,持续巩固村庄清洁成果,实现从“一时净”变为“长久美”。
六、宣传引导,培育新风。广泛开展清洁村庄健康生活科普宣传,通过大喇叭、公示栏、微信群、“院坝会”、倡议书、明白纸、短视频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人居环境质量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潜移默化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卫生习惯,树立环保新风。及时总结推广乡村在村庄清洁行动中探索出的群众参与、常态长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卫生观念深入人心,带动村庄环境持续改善。
七、夯实责任,确保实效。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持续用力,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聚人心、解民忧、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第一战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见到长效。要通过农村环境改善带动农民精神提振,推动环境清洁与乡风文明互促共进。重视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广泛收集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发现的问题线索,并及时核查整改。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坚决防止频繁检查、过度考核问题,不搞“刷白墙”“造盆景”,扎实有序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4月8日